岳飞身死,金国为何不趁势灭宋?不是不想,是三重死结难破
公元1142年,临安府的寒冬格外凛冽。一代抗金名将岳飞,在“莫须有”的罪名下,于风波亭饮恨而终。消息传到金国,朝野上下一度欢呼雀跃——这个让金军闻风丧胆、打出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劲敌,终于被南宋自毁长城般除去。彼时的宋金对峙中,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正一路北伐,
公元1142年,临安府的寒冬格外凛冽。一代抗金名将岳飞,在“莫须有”的罪名下,于风波亭饮恨而终。消息传到金国,朝野上下一度欢呼雀跃——这个让金军闻风丧胆、打出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劲敌,终于被南宋自毁长城般除去。彼时的宋金对峙中,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正一路北伐,
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国铁骑踏破汴京,将宋徽宗、宋钦宗二帝及后妃、宗室、大臣等数千人掳往北方,史称“靖康之耻”。这场浩劫不仅终结了北宋的统治,更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——徽钦二帝在金国遭受了长达数年的非人虐待:“牵羊礼”的赤裸羞辱、“昏德公”“重昏侯
1115年,松花江畔的完颜阿骨打用3700名铁骑撕开辽国防线,这个以渔猎为生的游牧部落,用12年灭辽、2年灭北宋,在东亚大陆掀起一场血色风暴。金国,这个以“铁浮屠”重装骑兵横扫天下的王朝,却在119年后被蒙古铁骑碾碎于蔡州城下。它的崛起是军事奇迹,它的衰亡却是
陇西锡铭为了编纂《甘肃金石录》、《全陇诗》、《西夏文成语词典》,因甘肃、陕北在秦汉,尤其是隋唐到元朝,一直是唐、宋、吐蕃、西夏、辽、金相互争夺的主要战场,也是管理者不断更替,长达一起多年。因此地方方言很有自己特色。今天分享《金史》记载金国官称和金国人事记载,对
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征服者,他的故事不是从金戈铁马开始的,而是从一根套在脖子上的木枷开始的。
因为了我的“ph红楼研究系列”,出现了一个副产品:对明清两朝往事的关注。于是有了本“ph明清往事”系列,今天这篇是第一期。
说白了,辽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想一口气吞下中原。耶律阿保机是在唐朝末年那阵子,跟着一堆割据势力乱作一团的时候,把契丹的八部一股脑儿整合起来,慢慢搭起了一个比较稳的政权。他把上都设在现在赤峰附近,先把草原收拾稳了,然后采取南北分治的办法:北头由契丹的本族官员管,南头
辽国灭亡时,耶律大石带着一小拨人向西逃去,谁也没想到,几年后他竟在遥远的中亚建了个“西辽”,还活得风生水起。
光一个“燕云十六州”,就反复跟辽国拉扯了几十年。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,太宗赵光义不惜亲征,甚至差点因此而丢掉性命。
打开历史长卷,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定号"皇帝",到1912年溥仪下诏退位,2200多年间共有422位帝王登上权力巅峰。他们或开创盛世、或葬送江山,或勤政爱民、或荒淫误国,每段帝王史都是王朝兴衰的缩影。今天用新朝流笔法,带你速览这份沉甸甸的帝王档案,看透皇权背
这位曾经站在北宋权力顶端的皇帝,在金国当了整整9年囚徒,死前却留下一个让后世争论不休的记录,9年里“生下”14个孩子。
1233年9月28日,在蔡州的完颜守绪开始庆祝万年节。当时,仍然有二十多处还在金控制下的城池发来了贺信。但这也是完颜守绪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万年节了。完颜守绪想起自己亲妈陷落在开封的蒙古包围圈里,潸然泪下。围绕在左右的金国大臣们,左右互顾都感悲伤,不能抬头仰视皇帝
大定元年(1161年)的初冬,中都城外的护城河结了薄冰,刚刚登基的金世宗完颜雍踏着残雪走进大安殿。殿内的烛火映着他凝重的面容——此时的金国,刚经历海陵王完颜亮南征惨败与宫廷政变的动荡,国库空虚,民怨沸腾,北方契丹起义未平,南宋的隆兴北伐又箭在弦上。这位从辽阳起
功:推动文化艺术繁荣,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;尝试政治改革,展现政治智慧。宋徽宗虽在政治治理上存在诸多不足,但在推动文化艺术繁荣方面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,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。他对文化艺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独特的见解,在位期间大力扶持文化艺术事业。
公元1127年,北宋靖康二年,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记忆——靖康之耻在此上演。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父子被金兵俘虏,连同皇室、大臣、宫女等数千人被押往金国。其中,“牵羊礼”成为这段屈辱历史中最为刺痛人心的一幕。那么,在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后,宋徽宗是如何“苟且偷生”
民间故事里呼延庆是替父报仇的英雄,打过辽国灭过西夏,最后还帮包拯杀了大坏蛋庞太师。可真实历史记载,这人却是北宋灭亡的关键人物。一个靠语言本事跑腿的小官,居然间接害死了整个朝代。
提到岳飞之死,十个人里有九个会说:“还不是因为他天天喊着要迎回徽钦二帝,赵构怕自己皇位不保,才下的狠手!” 这话听着有理,可翻遍史料才发现——纯属扯犊子!要知道,“赢回二圣”这口号,最早就是赵构自己喊得比谁都响,毕竟是亲爹和亲哥,一开始他还靠这口号攒人气呢。
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,在中国历朝历代当中,我们惊叹于中国唐朝的昌盛,也沉醉于宋朝的繁华。相对于唐朝各方面都蓬勃发展,宋朝更多的是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,而在国家军力等都显得较为孱弱,特别是宋朝晚期。